闰秒事件

  • A+
所属分类:风水知识
什么是润秒(leap second)闰秒(或称跳秒)是UTC作出加一秒或减一秒的调整,用来协调不均匀的地球自转时间与原子时间之间的差值不超过0.9秒。
闰秒事件

闰秒事件

闰秒产生原因

1、根本原因是地球自转不稳定。

2、天文时间,以地球自转1次为一天。但地球自转目前正在逐渐变慢,主要是由月亮-太阳引力,以及内部(地核、地幔)和外部(气候、海洋)构成影响。现在的一天比1820年的一天要长2毫秒。

3、UTC国际原子时间,是基于铯原子的振荡周期来确定,是一个及其精确的时间。

4、润秒这个事情,就是人类追求精确到极致的一个例子。

闰秒的调整方式

1、UTC时间会有23:59:60出现

2016-12-31 23.59.58

2016-12-31 23.59.59

2016-12-31 23.59.60 lt;--gt;

2017-01-01 00.00.00

2017-01-01 00.00.01

对于北京时间就是

2017-01-01 07.59.58

2017-01-01 07.59.59

2017-01-01 07.59.60 lt;--gt;

2017-01-01 08.00.00

2017-01-01 08.00.01

闰秒的危害

1、润秒对于人是没有任何危险的。

2、它会对冰冷的程序的造成危害。危害的根源在于程序的健壮性,也就是程序是否考虑了59:60的情况。如果程序没有考虑到,那么程序(不管底层应用如os、db,还是上层应用)可能会产生异常、崩溃、甚至业务系统数据错误。

闰秒的解决办法

1、增强程序的健壮性,加入59:60的处理

(1)每个厂家都有提供了相应的补丁,打上了补丁应该就可以避免出现问题

(2)对于年久失修的程序,再去纠结、处理这个问题就很有难度了,工作量大、容易遗漏,甚至都没有源代码

2、拒接59:60出现

(1)对于可以允许同UTC时间有差距的业务,最简单、最粗暴的办法就是在润秒发生期间不进行NTP/PTP同步;待危险期过后再进行时钟同步,由NTP的自有机制逐步追平相差的那1s。

(2)OS厂商提供了补丁在NTP的Client端、以及作为NTP服务器的Server端来规避59:60的出现,如slew模式,从而避免上层应用收到影响;

(3)不同的NTP硬件设备制造商有不同的方案来应对,如有的厂商在润秒事件发生后的一定时间段后才对时间进行调整;

一天到底有多长并不确定

自古以来,人类的生活规律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,地球自转一周就是一天mdash;mdash;24个小时。这就是世界时(UT)的原始定义。把这24个小时继续拆分,就会得到1分钟和1秒钟的长度。但实际上,地球的自转周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。短期内,地球自转速度变快或变慢并不一定(这也是为什么只能提前6个月再确定是否有闰秒),但从长远来看,地球的自传速度是在不断变慢的,原因来自地球和月亮构成的地月系统:地月之间的潮汐力会造成潮汐加速现象。简单来说,由于月亮在顺行轨道上运行,会逐渐退行和远离地球。这一结果导致月球的角动量增加,而地月系统由于角动量守恒,地球的自传速度便会减慢。

月球对蓝色的潮汐隆起施加净力矩,造成地球自转速度减慢。

我们对时间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

从人类感官的角度来讲,以地球自转为衡量标准的世界时当然更加适用,但自从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开始,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。全球定位系统、金融交易系统、空中交通管制系统、电子通信及航天等领域都对时间的精准程度要求非常高。汇率的变化以毫秒为单位,火箭也会因为提前发射一秒而进入错误轨道。为此,人类迫切需要一种更精准的时间计量方式。

1967年,国际计量大会(CIPM)定义秒为铯133原子(Cs133)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辐射的9,192,631,770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,国际原子时(TAI)诞生。在此基础上,将秒叠加再得到分、时、日、月、年等更大的时间单位。这是目前为止最精确的时间测量方式,因为铯原子钟的误差为1,400,000年1秒,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。

让人眼花缭乱的时间标准

不同的需求对应不同的测量标准,目前人类已经有了太多标准用于衡量时间:

世界时(UT):世界时以午夜为0时开始计数,基于精确测量的地球自转周期。

国际原子时(TAI):以一台原子钟作为时标,无视任何地球运动。

除了以上两种最常见的时间衡量标准之外,还有地球时(TDT)、质心力学时(TDB)、质心坐标时(TCB)及地心坐标时(TCG)等等。

说了这么久,闰秒怎么还没有出现?

闰秒的概念来自协调世界时(UTC),顾名思义,是世界时和国际原子时相协调的产物。以原子时为标准,一天就是86400秒,但实际上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在缓慢下降,从1820年开始,世界时的一天如果用原子时来衡量,平均有86400.002秒。这千分之二秒的误差看似微不足道,但日积月累差异会越来越大。5亿年前,一天还只有22个小时。科学家估计,数千年后,世界时与原子时相差会达到12小时,那时我们会在午夜看到太阳。因此,当原子时与世界时的误差相差即将达到一秒时,就会引入闰秒进行调整。

闰秒实行年份表

闰秒:互联网的痛

你知道短短的一秒钟,互联网能产生多少信息吗?200+的Reddit投票、1000+的Instagram新照片、4000+的新推文、5000+的Tumblr新消息、10000+的Skype电话呼叫、20000+的Dropbox新文件上传、40000+的Google搜索次数、60000+的YouTube视频点击量、80000+的Facebook点赞你可以来这个网站直观感受下。

这一切和整个互联网1秒钟产生的信息相比,还仅仅是九牛一毛。如此庞大的信息量,让计算机系统停顿1秒或增加1秒绝不是那么容易的。根据The Verge的报道,在2012年调整闰秒时,Reddit、Mozilla、Yelp、LinkedIn等多家网站就都遭遇了技术问题。而今年,The Verge再次提出这一问题,认为闰秒的调整对互联网是非常大的挑战。报道中还提到,2012的闰秒调整Google之所以没有中招,是因为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,将这多出的1秒拆分成了1000毫秒,利用一天的时间逐渐不知不觉地加入系统当中。

信息化的人类社会已经离不开互联网,每一次闰秒调整都会给网络带来不小挑战,因此取消闰秒、直接使用原子时的呼声也一直不断mdash;mdash;就算正午看月亮、子时见阳光又有什么不可以呢?反正我向来都只是低头看手机而已。

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加闰秒

本来各国采用的时间计量系统是以地球自转为基准的天文时,天文时借助天文观测到地球自转的平均周期(也就是1日),然后将其等分为86400份(即一天24小时,一小时60分,一分60秒),得到秒长。长期以来科学界也一直认为地球自转速率非常均匀,是一台相当靠谱的时钟。

但20世纪中叶,人们发现地球其实并不靠谱,自转、公转的速率并不稳定,时快时慢,一天的长度并非恒定不变。随着量子物理理论的发展,科学家发现,某些量子现象的时间稳定性远远优于天文现象,于是出现了利用量子现象测量时间的建议,即原子时或原子秒。1967年,国际计量大会决定用原子秒取代天文秒。

国际原子时是基于一种特定的铯原子的振荡周期来确定,因此相对恒定不变,但是涉及到人类日常生活的昼夜变化,则取决于依地球自转速度而变化的天文时。这不同步的两个时间开始渐行渐远,一时半会儿还没什么,时间长了,两个时间积累的差异大了,终究会给人类生活带来不便。

于是有了一个折中的时间mdash;mdash;协调世界时(UTC)。1972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,设立协调世界时作为全世界通用的标准时间。当设在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局(这个名字比赛博空间管理局还要带感有没有)通过原子时与天文时的监测数据,发现两者之差达到0.9秒时,就向全世界发布公告,会在下一个6月或12月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分钟,对协调世界时拨快或拨慢1秒,闰秒就这样产生了。

自1972年协调世界时正式使用至今,全球已经进行了25次闰秒调整,而这25次都是在等待赶不上趟的地球自转,也就是说我们的时间一共增加了25秒。上一次闰秒就在2012年,今年6月30日将是第26次闰秒。

一秒能让芬兰的航空系统瘫痪

目前,我国很多领域的系统都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传输平台。为了对设备进行精确控制,计算机系统、程序等也都与时钟系统进行了连接,接收时钟信号,维持系统时间统一。

因为计算机系统、程序等都是按照每分钟60秒来进行工作的,通常认不出来07:59:60这个时间,于是,一头雾水的系统就会不断重复询问这不规则的现象,导致中央处理器当机以及计算机系统的紊乱。

软件和互联网行业日新月异,每年都有大量代码和程序被创作出来。但是,程序猿们总是忘记跟国际地球自转局沟通一下,不会提前把几年之后的闰秒写到系统库里,在编写一些对通讯依赖较多的程序时,没有意识到闰秒可能带来的影响,埋下bug。如果代码写得太乱,闰秒来临时找bug可能会变成灾难性工作,程序猿蜀黍就又要加班了。

比如Linux系统的时间戳(utc timestamp),代表的是1970年到现在的秒数,到了某一年的时候突然要增加一秒的时间,对于一些非常依赖时间的计算机来说,它们不知道该如何灵活处理这忽然加进来的奇怪分子,原有的换算方法也会算错一秒,于是引起无法正常工作的连锁反应。比如程序猿写一个任务,开始记个时间,结束记个时间,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,就知道任务花了多长时间,但这个时候闰秒如果加进来搅和

2012年的那次闰秒,许多使用Linux操作系统和Java应用平台的软件基础平台无法处理这一秒,导致包括Reddit,Mozilla,FourSquare,Yelp,LinkedIn等在内一些流行网站和互联网企业服务中断。全球同步闰秒的调整还造成了芬兰航空管理系统的瘫痪。

北斗:你闰你的,我是不会理你的

一些对时间精度要求较高的航天、通讯、电子等领域,调校时间并不是很容易的事,闰秒问题处理得不好影响也很大。

航天发射对时间精度要求很高,飞船1秒钟可飞行将近8公里,如果无规律地差了1秒,可能造成飞船偏离原定轨道,威胁其安全。不过,发射基地的时间系统与GJ时间基本同步,会自动进行闰秒调整,而天宫一号、神舟十号等天上的卫星和飞船上的时间,是受控于地面的,进行时间比对后,天上和天下的时间将是一致的。

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(GPS)的时标如果引入闰秒,势必中断定位、导航、授时的连续性。为了保持系统的连续性,美国GPS、中国北斗系统、欧洲伽利略都采用了不插入闰秒的时标。实际上GPS的时间系统和协调世界时有一个公式,因为这两个时间系统在1980年1月6日0时是一致的,所以GPS时间系统=协调时+17秒(这是算上今年这次的)。GPS的时间被转化后被用作协调时供全球使用。

日常生活方面,电信公司的系统时间一旦不准确,接收器和传输器的频率就会不相符,人们在传送电邮或通话时,就会出现数据流失的现象。当然既然提前说了要同步,调整过后,你的手机会根据通信基站发来的讯息自动调整。就连我们看电视,如果播出时钟系统不恰当地引入闰秒,也极有可能由于同样的原因造成传输网络中断、控制系统紊乱,甚至数据库系统故障崩溃,从而出现停播、错播等。

金融领域方面,外汇汇率几乎每秒在改变,一旦时间出现误差,交易员就无法按理想汇率进行交易。上一秒买下一秒卖的系统可能被这多出来的一秒扰乱思路,发现不对劲然后当掉。

还记得千年虫吗?

当然,这些问题只要防患于未然,提前进行排查修复和调整,把隐患解决好,问题可以得到解决,但这种事,谁都很难保证。

机智的谷歌公司在闰秒到来前已先逐步在系统时钟内增加毫秒,待闰秒降临时,谷歌所有服务器就无需停顿一秒,能照常运作。

对于有些系统来说,闰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。有些程序可能所有时间都是和服务器同步的,是一个独立的系统,不会受到外在自然时间的影响;有些程序设计良好,模块间耦合度低,只用在时间模块中处理这些情况就能正常运行了。

其实这些情况你可能听起来有点耳熟mdash;mdash;2000年的千年虫问题就是因为一些计算机系统无法识别2000年为闰年,到了2月29号直接忽略不过这天,或者老计算机系统的年份只用两位十进制数来表示,99以后它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,系统崩溃。

其实闰秒是为了5000年后的人类发愁

不得不说,闰秒这个东西还真挺烦,没多大点儿的东西,但它一来就得提心吊胆,不知道万千代码中的哪个bug被激发了然后牵一发动全身,所以想跟它say bye bye的呼声很高,以后闰秒这个东西说不定哪天就被取消了。

引进闰秒的目的主要是为千秋万代着想,多少年以后不想让我们的后代伴着漫天星辰过正午12点。实际上,根据国际计量局测算,如果没有闰秒,约5000年后原子时才和世界时差1小时。5000年!那时候的人类眼里,今天的原子弹、移动通讯和基因工程都是是史前文明了!

那时候人们看我们的超级计算机,可能跟我们看这个的感觉差不多

正如我国卓越的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指出的,下一代比我们聪明。这个折腾人的问题,还是交给他们解决比较好。

但更有意思的是,国际计量局工作人员曾询问天文学家,闰秒这玩意儿有用吗?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闰秒有用。工作人员追问,那有啥用啊?他们说:呃

事实上,以美国为代表的实用派,已经提出取消闰秒的建议。他们认为,既然原子时足够精准,不如直接摈弃由地球和太阳构成的不准确天然大钟,在军事、商业、科学测绘等各个领域彻底采用原子时,毕竟这样一劳永逸。在闰秒来临时调校时间不仅花费人力物力,万一不小心调错了怎么办?

闰秒问题背后,原来还是英国和法国的相爱相杀

取消闰秒的建议,得到了意大利、德国、日本等十几个GJ的支持,其中法国最为坚定。

这其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渊源。法国和英国关于谁来守护时间的梁子早在1884年就结下了。在当年的华盛顿国际经度会议上,法国力推巴黎标准时间,结果被英国的格林尼治时间打败。

如今,主要由法国人组成的国际计量局就表示,世界时间应该完全基于原子钟。继续使用格林尼治时间,就等于允许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时间。国际计量局总干事阿丽雅斯还毫不客气地指出。

作为格林尼治时间的发祥地,英国人可不这么看。包括英国在内的一些GJ认为,依靠闰秒调节世界时和原子时的方法已经沿用了40多年,这一方法能够很好地继续发挥作用。

在2011年的一次意见调查中,有13个GJ支持废除闰秒,3个GJ反对,还有100多个GJ说

据据《中国质量报》报道,国际电信联盟将在2015年下半年就取消闰秒进行表决,代表我国表决的工信部已经就取消闰秒取得共识,将投票支持取消闰秒。如果表决就取消闰秒取得共识,可能会有一个5年的缓冲期。

如果取消闰秒,协调世界时将回归原子时,与以GPS、北斗为代表的原本就不闰秒的高准确时间频率应用相一致,促成全世界使用一个统一的时标体系。

所以别烦了,很有可能这是你经历的最后一次闰秒。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